菸害防制法即將完成一讀 電子煙通路自救會呼籲盡速召開公聽會跟上國際腳步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原預定今(2/25)日一讀通過,正式進入立法院審查程序,其內容「全面禁止電子煙」等相關爭議條文引發業者質疑,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表示,全球已超過75個國家開放電子煙,呼籲政府應舉行公聽會傾聽各界聲音,並積極管理新興菸品跟上國際腳步。
《菸害防制法》修法爭議,長期引發各界關注,其中將電子煙納入類菸品並全面禁止等內容更是自行政院公布修法條文以來引發業者及使用者不滿。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表示,WHO於2020年1月明確指出電子煙在不同國家納管方式包含菸品、藥品、消費產品等,並針對電子煙提出納管建議。目前全世界也已經有75個國家開放使用電子煙,當全球都逐漸開始接納這項新產品,並立法管理,台灣卻立法倒退。全面禁止不能封鎖長期在市場流通的電子煙,只是讓電子煙轉而地下化,引發黑市問題。
紅色為國際上少數限制電子煙的國家,大多數先進國家如歐美(黃色)為納管處理
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表示,美國部分州政府(如麻州和蒙大拿州)以及其他國家(包括印度、伊朗)全面或部分的禁止銷售電子煙,均造成嚴重黑市問題。紐約時報指出,當地人們必須在傳統香菸和黑市電子煙之間進行選擇,這都是禁用政策或過度管制所造成的不健康的市場現象。多數電子煙使用者同時使用紙菸,民主進步的國家應提供民眾多元且安全的選擇空間,紙菸的危害有目共睹,全面禁止引發問題早有國外案例,呼籲政府勿蒙蔽雙眼,積極管理提出明確規範,業者才有守法依據,讓交易更透明,並給民眾真正安全減害的環境,可參考紐西蘭和英國等已將減害概念納入其菸害防制政策的國家,以進步的思維看待電子煙及菸害議題。
自救會也澄清,許多媒體報導電子煙引發的疾病,多數是劣質產品導致而成,也是業者組成自救會會呼籲政府將電子煙納管的原因,良莠不齊的產品導致整體產業汙名化,禁止電子煙將使合法正規製造廠商退出市場,讓原本劣質產品流入黑市,更將錯失電子煙課稅的機會,多數業者期待合法納稅,更願意以更高的標準檢視電子煙產品,期盼舉辦公聽會,傾聽業者的聲音。
新聞聯絡人: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Tobe